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

快看:瞭望|乡里锣乡里敲的村民剧团

2023-04-17 18:39:27 来源:新华社新媒体


(相关资料图)

文 | 李广春

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建设,以其全新的面貌、强大的功能、有效的手段,先声夺人,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注意,无形之中发挥了服务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引导群众的作用。尤其是文化服务更是填补了文化传承的空白,也许能让有识之士对乡土文化流失的担心逐步变成放心。

“高邮文联”微信公众号的一则消息似乎可以成为佐证。高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结基层文艺志愿者打造“文艺轻骑兵”,13支村民剧团2年多来活跃在城乡大地,用喜闻乐见的方式,将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,文艺宣传发挥了应有作用,文艺志愿者找到了用武之地,村民百姓受到了文化滋养,地方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,一度沉寂的乡村因文化的融入而生机勃发。高邮的文明实践活动无疑是富有特色的,村民剧团用文艺的形式宣讲政策,以送戏的方式志愿服务,靠文化的活动凝聚群众,这种服务既有看头也能走到心头,群众欢迎自在情理之中。

聚人气。尘封已久的非遗重见天日,寂寞冷清的街巷开始热闹。村民剧团利用四时八节和农闲,把祖上流传下来的打莲湘、踩高跷、肩担木偶等拿手绝活都拿出来了,欢快的锣鼓、悠扬的唢呐、鲜艳的彩妆、古装的戏服,手舞足蹈,放声歌唱,铁打的汉子也经不住热闹场景的撩拨,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,融入队伍,聚到庄头,听戏曲,赏歌舞,看热闹,不亦乐乎。这种文艺表演拉近了人们的距离,走进了人们的心里,男女老少多了相聚的机会,一时难解的疙瘩从此化解,平时难以找到人的村组干部因此而如鱼得水,台上台下穿梭不息,说事问好忙个不停。文艺演出变成了一个强磁场,让大家紧紧地团聚在一起,这为做好群众工作集聚了人气。

扬正气。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,得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,弘扬社会新风,要有成风化人的办法。村民剧团晓得庄邻想什么、盼什么、要什么,不是空喊口号,而是以乡音抒发乡情,用身边人、身边事为素材,快板、打鼓说唱、民歌号子等民间文艺形式张口即来,把大道理讲准讲透讲活,孝老爱亲、助人为乐、爱岗敬业、见义勇为、诚信友善等做人的信条,一个个故事徐徐展开。辛辣的讽刺、善良的结局、投机的危害,大家在观演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,存好心、说好话、行好事、做好人、有好报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,移风易俗、新事新办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。现在村庄环境变美了,做生意的更加注重诚信了,家庭关系更加和睦了,上班的更加勤勉钻研了,交通更加遵守规则了,淳朴的民风又回来了,干部说话有人听了,社会治安明显好转。不少村干部说,村民剧团为村民演戏,送出了精神食粮,送来了文化传承,送达了党和政府的关怀。

接地气。村民剧团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:讲人话,接地气。本乡本土的民间艺人大家熟悉,他们也不以艺术家自居,把自己当成家里人,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大家助兴,或开怀大笑或发人深省的节目,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。节目里的人和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,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人物,只有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,看了亲切,听了过瘾。艺术样式更是乡音绵长,那些差点失传的肩担木偶、打莲湘、踩高跷等民间文艺,演出了新时代的美好向往。那些朗朗上口的快板、三句半,内容饱满,情节动人,声情并茂,说唱传神,潜移默化中使人受到教育。至于那些锣鼓家伙更是派上了大用场,喜庆氛围的营造、拿手绝活的炫技,一路走来,一路敲打,把乡村文化搞得风生水起。其实他们也没有其他诀窍,就是乡里锣乡里敲,图个老百姓开心。

高邮村民剧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,用好故事演绎人生,用老手艺传承文化,用新思想引领新风尚。乡里锣乡里敲,敲得有声有色,敲得富有成效,尽管村民剧团才运行2年多,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,但其做法值得称道。

(作者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)■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