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聚力全方位对口合作、加强多层次战略合作、推动紧密型专业合作、深化前瞻性共建合作、拓展开放性国际合作……近年来,我市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,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,以“五个合作”为抓手,主动融入辽宁经济圈、长吉图一体化,同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区域联系日益密切,全力开创全方位对外合作新局面。敞开合作“大门”,迎接四方“宾客”,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提起浙江台州,通化人总能唠上几句。自2017年通化与台州及6个县区全部结对并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以来,两地党委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8次带队互访,在产业、旅游、人力、金融、粮食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。在2021年,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,将对口合作区域从台州市扩大至浙江省,进一步扩大对口合作成果,正积极探索推动产品互采互用,全力打造对口合作“升级版”。一直以来,我市始终坚持推动白通丹经济带建设,主动融入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,共建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。围绕通化地缘区位、资源禀赋和优势短板,坚持“强合作、促发展”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的理念,不断搭建符合通化发展实际的对外合作平台,打造吉林省向南开放窗口。同时,我市全面落实“一主六双”高质量发展战略,围绕“一廊”“一带”“一环线”“一通道”专项规划,主动融入长春都市圈,与长春新区、长春经开区开展对口合作。2021年,我市与吉林大学签订了创新发展合作协议,明确了共建共享创新平台、人才培养与交流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、战略咨询等方面合作内容。开门“迎进来”,迈步“走出去”,用合作拓展“朋友圈”集安至桓仁高速公路(集安段)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通车;桓仁至本溪高速征拆工作正在推进,沈白高铁(通化段)复工建设,通丹高铁列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和通化市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长春至辽源至通化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,通化机场扩建已完成土地手续批复……一条条“进通”合作大道,让开放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。交通的便利,带来合作的加强。我市充分发挥同对外合作主体之间互补优势,针对性开展经贸交流活动,引导区域内企业跨地区来通投资建厂或进行科技成果转化。在吉浙对口合作中,围绕“南粮北储”“南肉北养”等领域,计划总投资39.1亿元,重点推进粮食代收代储、有点牛牧业等9个项目,支持合作双方工农业产品互采互用,通过委托生产、来料加工等形式开展产能合作;在同辽宁省合作中,围绕新材料、能源、医药等领域,计划总投资201.5亿元,重点推进中溢碳素、汇能生物、万寿药业等19个项目,推动新产业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合作发展,补齐合作双方产业链供应链短板;在与长春对接合作中,围绕医药、汽车零部件、能源等领域,计划投资317亿元,重点推进万通药业、通鑫玄武岩等33个合作项目,在区域内逐步形成一体化产业链,实现产业协同发展,链条互为补充的合作态势。平台搭起来,机制建起来,开放让我市进一步拥抱世界近年来,我市持续深化“一港两区”、吉西南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等产业平台建设,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、优化营商环境、深化开放合作,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,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加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。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是集保税加工、现代物流、产业合作、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开放合作区,目前商贸加工产业园已经建成并开展招商,化工产业园列入省商务厅“十四五”规划省级重点发展园区,将力争把港务区打造成东北东部地区主要货物集散支点,更好发挥吉林省向南开放的咽喉和窗口作用。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引资力度不断加大,国际合作逐渐拓展。2022年,我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3.5亿元,进出口国家达96个,特别同东盟国家贸易往来占比较高,进出口品种达182种,其中出口品种83种。我市与韩国松坡区于2022年建立了友城关系,与日本长野县饭山市友好交流平台正在搭建。今年一季度我市实际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,列居全省第一位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深度挖掘合作单位与通化发展的关联性、互补性,用好‘合作之手’,推动形成‘政府搭平台、企业唱主角’的合作局面,通过政策激励、市场引力、服务助力、情感推力、共同发力实现通化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热切氛围。”市发改委主任孙小婷表示。记者郭润卿